2017 個人回顧
又到了年終,又開始要做個總回顧,再對來年許願。
2017 年,大體上仍然是個華麗的冒險,而且,比 2016 更刺激。
去除一些不便揭露的事情,以下是簡單的回顧。
◉ 補血課程
這一年,參加的補血課程及講座比較節制,但也更聚焦。
敏捷開發系列:
- CSPO by 呂毅 (心得)
- LeSS by 呂毅 (部分心得)
- SBE by 姚若舟 & 柴锋 (部分心得)
- Agile Coaching by 李國彪
薩提爾系列:
職場系列:
自我成長系列:
這些都大大滋養了我,投資報酬率超高。
◉ 書籍:TOC 及系統思考系列
接續去年的做法,一邊準備演講,一邊以主題式閱讀手法,從 N 本書中挖掘相關內容。結果,演講搞定了,書也徹底讀完 N 輪了。
摸蛤仔兼洗褲。
相關演講分別是:
- DevOps to Agile 敏捷轉型經驗 (@ DevOpsDays Taipei 2017)
- 從系統思考看 DevOps:以 microservices 為例 (@ DevOps Taiwan Meetup #8)
- 限制理論的聚焦之道 (@ Agile Tour Kaohsiung 2017)
還有幾本書,今年來不及深度消化,只能擇要局部選讀。真要徹底精讀,要等明年了:
- Management Dilemmas: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Approach to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Solutions
- Throughput Accounting
- 《瓶頸理論手冊》
- 《撥雲見日》
◉ 書籍:薩提爾系列
正如去年預告過的:「薩提爾模式,有許多幽微之處,其實真的應該去上體驗課,體會才更深刻。」今年,付諸行動,上了整整九天的基礎篇+應用篇+助人篇課程。
再回頭看書,點頭如搗蒜。
甚至,連另一個家族治療派別:結構化家族治療大師米紐慶的幾本著作,也讀得津津有味。
尤其是《米紐慶的家族治療百寶袋》,簡直是極品呀!
好奇心,偵探帽,提問,不確定性的專家,求生存資源,即席互動⋯⋯
發現,許多薩提爾及米紐慶的精神,都跟 coaching 高度重合。
果然,理無專在。
◉ 書籍:引導系列
經過一番薩提爾洗禮,回過頭來看引導議題,有另一層不同的體悟。
今年七月起,應邀在公司內帶了一系列的【引導者讀書會】,也趁機精讀幾本書,做為主軸讀物或研討案例:
- 《誰說我們不能一起做決定》
- 《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》
- 《再也沒有難談的事》
- 《開口就說對話》 & 《關鍵對立》
- 《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》
- 《教出好幫手》
套句《米紐慶的家族治療百寶袋》的話:「我既是領導者,也是跟隨者;我既是參與者,也是旁觀者。」我很珍惜這段教學相長的經歷。
◉ Retrospective 工具箱
經過上述①薩提爾、②引導者讀書會這兩大淬鍊,漸漸有「不滯於物,草木竹石均可為劍」之感。
尤其是在替團隊進行 retrospective 時。
除了基本款的 Temperature Reading 及 Appreciative Inquiry、進階款的 Dysfunctions Assessment 之外,甚至能夠混搭,執行超過一小時的深度活動。
--- Quote: 2017-11-01 Tweet
掌握了混搭技術後,就能挑戰更艱鉅的任務了。
像十一月中旬,我替另一個團隊設計了一場歷時 3.5 小時的 "Bill of Rights" 活動,就是一種豪華版的 retrospective。
--- Quote: 2017-11-06 Tweet
--- Quote: 2017-11-10 Tweet
為了籌劃這種大規模的 Bill of Rights 活動,我動用了許多組合技:
- 用《團隊,從傳球開始》及某文章、某漫畫當進階版的 Dysfunctions Assessment。
- 用 Delegation Poker 重新對齊校準《超越需求》所點出的「敏捷思維模式下的分析」議題。
- 用 Rita's Process Chart 及 J&B 小火車課 的觀念,玩一場【Build Your Own Process】自製桌遊。
- 用《超越需求》及《Specification by Example》當案例研討。
為了這次活動,弄出我人生第一款自製桌遊【Build Your Own Process】,真是百感交集呀。
花 3.5 小時訂出 Bill of Rights,一舉處理沈痾,也附帶一個始料未及的好處:我可以更名正言順下達一些 coaching 指令了。
這次搞定 Bill of Rights 活動,應該可提煉出不錯的四小時敏捷教案。只可惜不適合公開班,只適合企業內訓。
◉ 信仰生活
2017 年,也是我個人信仰生活大大突破的一年。
不冷不熱多年後,今年,終於有穩定的小組生活,終於有較深的屬靈體悟,甚至昨天還第一次在唱詩時落淚數分鐘⋯⋯
信仰上的長進,也直接幫助到職場。像《團隊建造》這本書,就是上好的照表操課教材,也真的得出果效。
◉ 2018 許願
2018 年,希望自己能做到:
- 繼續更深度的「左腦高德拉特,右腦薩提爾+米紐慶」探索與實踐。
- 精進量化技能。
- 重讀一次福爾摩斯(這是今年遺憾沒能做到的)。
- ICA 201 體驗式課程設計 等補血課程。
- 開放冒險選項。
就醬。